王銘滄作品集
-
影像創作 X 資訊圖表 X 視覺設計
-
視覺的旅程由此開始
-
在您耐心的點閱下,一場視覺的旅程就此展開,
-
請務必深入瞭解我呈現所有的作品,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原動力。
微距下的生態攝影
使用器材:SONY A700/A77+100mm微距鏡頭+環型閃燈、一般閃燈+三腳架
操作模式:M模式:手動測光,手動對焦
用鏡頭和生態約會
微距攝影是攝影技術位於金字塔頂端,除了專業器材配備更要有好體力、好眼力才能完成創作。微距攝影是用細膩獨到的觀察能力與攝影技巧,以影像紀錄畫面中昆蟲的體態,除了主題還有背景與主題的共生關係。因此除了聚焦主題清楚四周環境的襯托才能營造美感。每一種昆蟲都善於偽裝及獵食的需要,枯葉蝶習慣隱身枯葉附近,竹節蟲則喜歡藏身綠色環境與竹林,可愛的綠緣椿象也喜歡住在竹林附近,但周圍有可能隨時會冒出一條青竹絲,環境與昆蟲的共生關係連帶食物鏈的生態體系,就是結合影像創作與探索自然奧秘令人著迷的地方。除了創作更可以接近自然,體會尊重生命的意義。
愛因斯坦曾說:「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,人類活不過四年。」蜜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,如果沒有了蜜蜂市場裡找不到青菜、只有少數水果種類、連水果酒架上也都空無一物,因為在人類吃的食物中,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作物需要仰賴蜜蜂授粉才能存活。這種情形稱為「蜂群崩潰症候群 (Colony Collapse Disorder, CCD)」。
PM2.5的問題,讓我們重新重視生活環境的品質。從拍攝昆蟲可以一窺大環境,昆蟲的存在可以預知生態的存續與否,例如樹蛙是兩棲動物,年幼還是蝌蚪時水質含氧量不足無法長大成為樹蛙,成蛙以後當環境不佳時,樹蛙依然無法存活。換言之,這些生物的存在替人類做了環境把關。
小小生命的延續
昆蟲的生命短暫又弱勢,卻是生態環境的觀察指標,我和昆蟲之間不能對話也沒有飼養的行為,僅在休閒上山之餘可以觀察到微小生命。和所有的生物一樣,昆蟲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愛情才能進行繁衍下一代。觀察昆蟲的生命延續「夏蟲不語冰井蛙不語海」,昆蟲的生命極為短暫,有的甚至不超過一個月。一年之中大約集中在清明以後到中秋節之間最為活躍。在台北近郊不難發現春天的昆蟲體形小小的,到了七八月已經可以看到體形壯大並且可以進行交尾的階段,秋天以後很難再看到昆蟲的足跡。昆蟲也有牠們的愛情世界,透過我的觀察紀錄了牠們的愛情世界,也祝福牠們子孫滿堂。
找蟲的小技巧
找蟲不如讓蟲來找你。其實引誘昆蟲或是尋找昆蟲都是依循自然法則發生的。試問一根還沒吃完的棒棒糖放在桌上,幾小時以後什麼東西會出現什麼?答案是螞蟻。果蠅會出現一片還沒吃完的西瓜上面。
尋找昆身可以從被蟲咬過痕跡的樹葉開始,至少牠們曾經拜訪過,或是從食物鏈開始,例如烏桕樹容易發現渡邊氏長吻白蠟蟬蹤跡,馬利筋可以喚來了樺斑蝶,成蟲的食蚜蠅主要以花蜜及花粉為食,經常會在花朵上停留,因此可替花授粉是植物的好朋友。在科學研究上,糞金龜的存在被視為對畜牧業有利的益蟲,因為牠們能加速糞便分解,避免糞便腐敗時大量雙翅目所帶來的病害。
刻意準備一瓶尿加蜂蜜水噴灑在葉子上可以吸引蝴蝶的停留,水虻愛吃狗大便,若是不想空手回家可以試試帶一份小禮物招待這些小朋友,大部份的昆蟲有趨光性,所以有飛蛾撲火的現象,拿一支手電筒也有可能吸引昆蟲的注意,野外尋找昆蟲可以是突破人類眼睛對於自然保護色的挑戰,也可以說是攝影者與昆蟲之間的緣份,豐富攝影者的記憶卡。
第一次與昆蟲的約會
一整條台北市南京東路有數以百計的早餐車,一大清車已有一群等著上班的朋友排隊買早餐趕著打卡上班,大樹倚在咖啡車旁邊的樹鵲在附近吱吱喳喳,這種景象你可以當做沒看見或沒發生,我忽然想到,樹鵲會是等著喝咖啡嗎?應該不是,那在那裡裡幹什麼?直到有一次我意外的發現樹旁的葉子有蟲子啃過的痕跡,也就是說這裡有蟲子,事實上我真的找到了一隻蝗蟲,很難相信公車、機車熙來攘往的台北市南京東路可以蹲下來找到蟲子,樹鵲在這裡有了答案,食物鏈的理論獲得證實,引發我在市區拍生態的狂想。
我走之後這隻蝗蟲還活著嗎?樹鵲隔天依然出現,也就是說這裡蟲子的數量及種類有滿足鳥類生存的條件。
此後,無論在那裡拍蟲,先找被咬過的樹葉。山林裡的姑婆芋,通常是蟲蟲活動的空間。為了躲避天敵的攻擊,蟲子喜歡倒掛在葉子的反面,陽明山竹子湖的海芋可以找到小樹蛙也是為了逃避鷺鷥的長嘴巴……。我喜歡拍蟲子因為我能蹲、能趴、能找,原來綠色生態這樣垂手可得。
在家也能親近大自然
微距迷人引人入醉,包含觀察力與友善土地。記得小時候國語課時曾背誦過的:「夜人靜月光明,天空無片雲。聲聲蛙鼓伴蟲鳴,乘涼到深夜。」這首歌。曾幾何時,帷幕大樓遮蔽了廣闊穹蒼,縱橫高架取代了綠野香坡,耳邊響起的不再是蛙鼓蟲鳴,取而代之的是喇叭噪音、喧鬧人聲以及冰冷急促的鍵盤聲。以前總覺得「大自然」就在窗外、門外、教室外,而現在大自然好像非得到鄉下、山裡、主題農莊才能找到......其實,只要靜下心來去尋找,在這灰濛濛的都市叢林裡,還是可以發現豐富多彩多姿的自然生態,就在身邊的不遠處。深入田野找蟲融入自然。
站在市區角落或是在陽明山俯看著台北盆地,我的家、我工作的地方、我的朋友、我的生活都在這裡。從來不曾想像過,在這裡除了城市應有的環境竟然也可以觀賞和田野一樣的生態。攝影棚內攝影師最大,拍商品是任憑攝影師任意擺佈的,然而昆蟲則是無法捉摸,因為人在自然界一如昆蟲都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。只能將攝影的專業應用在這些小蟲蟲身上。
拍攝昆蟲從兩隻腳出門開始,不論使用傻瓜、手機還是單眼,健康的腳步陪伴影像投入微距現場,一同享受自然幸福的味道。